地震工程论文网(地震 论文)(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根 据对震波的应变分析,李泰来发现扭波才是地震破坏的元凶。1979年,在南京地震学会年会上,李泰来发表了《扭波与抗震》的论文,引起与会者的一阵根
据对震波的应变分析,李泰来发现扭波才是地震破坏的元凶。1979年,在南京地震学会年会上,李泰来发表了《扭波与抗震》的论文,引起与会者的一阵轰动。在1996年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上,主题的书面发言也引起了代表们的注意。所谓扭波,与纵波和横波乃一母所生的“同三胞胎”,其中纵波传播速度最快,其次为横波,最后为扭波。纵波使物体产生上下振动,横波使物体前后摆动,两者的破坏都不大。但是,扭波一到,则把物体从内部扭散扭断,随即垂直坠落,造成巨大破坏。有了扭波,在唐山地震现场发现的怪异现象全部迎刃而解了。李泰来说,我们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扭波的。这个理论在世界上,仍处在领先地位。唐山古冶主震加余震接连发生?
唐山古冶主震加余震接连发生,为什么这里的地震这么疯狂?
根据地震台网的正式测定消息,在今天,也就是2020年7月12日06时38分,在河北省唐山市古治区发生了里氏5.1级的地震,坐标为北纬39.78度,东经118.44度,震源深度达10公里。
北京时间2020年7月12日6时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区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截至12日14时共记录到2.0级以上余震2次。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刘杰说:“这次地震发生在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的余震区内,距离唐山7.8级主震约28千米,距天津市区132千米,距北京市区177千米。
该地震造成河北唐山市中心震感强烈,天津、河北承德震感明显,北京、河北廊坊、沧州等地有震感。截至目前,暂无人员伤亡情况报告。”
据介绍,唐山7.8级地震序列活动可分为两个阶段,以最后的一次6级以上余震即1977年5月12日天津汉沽6.2级地震为界。该地震后,唐山7.8级地震余震活动明显衰减,仅发生5级以上余震5次,平均8.6年1次5级以上地震。
此次河北唐山古冶5.1级地震距离上一次5级以上余震约25年,为唐山7.8级地震序列的一次5级余震起伏活动。
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孟令媛说:“在未来几十年的这种可能的衰减过程中,还会发生5级左右的地震,但是这种时间间隔不会这么密,依据我们的这种统计结果来看,进入到第二个衰减阶段之后,没有两次5级以上地震的间隔时间比较短,也就是说余震活动水平可能还在保持4至5级水平,但是时间会有一定的间隔,不会特别密。”
而按照唐山市应急管理局的说法,本次5.1级地震属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余震。唐山市应急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表示,本次地震属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的一个正常起伏,由于当年震级比较大,唐山本身地质构造也比较特殊,因此即便过去了这么多年还是会造成余震。
这也不是近年来唐山市第一次发生与1976年大地震有关的余震了,在2019年12月05日08时02分,河北唐山市丰南区就发生了一次里氏4.5级的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2019年12月05日08时02分丰南区地震
在2012年5月28日,唐山市市辖区、滦县交界也发生过4.8级地震。不过二十多年来唐山市一直没有发生过里氏5级以上的余震,上次5级以上的余震还是1995年的5.1级地震,本次5.1级地震也是时隔25年后唐山首次发生5级以上的余震。
而根据唐山市应急管理局与河北省地震局预报中心联合会商得出的分析,原震区再发生5级以上的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再有余震应该会维持在4级左右。
看到这里很多朋友可能会有疑惑,为什么本次地震距离唐山大地震已经44年了,还说它是那场大地震的余震呢?
我们都知道,地震的直接原因是板块断裂,而余震指的是主震之后发生的一系列小地震。余震一般发生在主震破裂面内,通常紧随主震发生,强度较主震小,一般的持续时间为几天至几个月。一般认为如果余震频次衰减到主震发生之前的水平,即认为余震已经结束。
虽说一般而言余震只会持续几个月,但是不同地震活动区的地质构造有所差异,余震活动持续时间并不相同,我国东部地区的余震持续时间一般较长。
2009年《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更是认为余震的持续时间可以长达数百甚至上千年。
这都是由于一个地方发生大地震后,板块断裂面会逐渐进行自然的应力调整,板块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愈合过程。这期间断裂的板块可能会随时再次滑动造成余震,直到断裂的板块运动到一个刚好稳定的状态,余震才方可结束。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我国东部由于板块构造加载速率较慢,因此产生地震后余震衰减和应力调整会更慢,持续百年尺度都有可能,而那些板块边界的地震由于板块加载速率更快,衰减和调整更快,余震便会很快停止。
文章来源:《地震工程学报》 网址: http://www.dzgcxbzz.cn/zonghexinwen/2022/1207/858.html